2022, 23(2):7-11.
摘要:利用安徽省2010—2018年卫生总费用相关数据构建GM(1,1)预测模型,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未来5年安徽省卫生总费用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筹资结构呈现以社会卫生支出为主的特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的经济因素是影响卫生总费用的主要因素,其关联度均高于0.8,关联性较强;政策因素和人口因素影响最小;卫生资源因素的影响作用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安徽省仍需进一步优化筹资结构,通过逐步增强老年人口的配套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相关政府卫生支出比例和完善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等措施促进卫生总费用实现合理增长。
2022, 23(2):12-16.
摘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核心。笔者通过系统回顾分析了解学员对于全科医师规划化培训的评价及满意度,发现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师资水平是学员最满意的指标,薪酬收入是最不满意的指标,目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满意度的评价体系仍不完善。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学员培训期间的薪酬收入,完善学员满意度评价体系和提升师资水平等措施提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2022, 23(2):17-22.
摘要:运用离散选择实验设计问卷对5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医学生基层就业偏好及其异质性,应用条件logit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分析医学生基层就业偏好,用潜在分类模型分析偏好异质性。研究发现,月薪水平、医院类型和继续教育机会等7个工作属性均对医学生基层就业选择有影响。医学生基层就业偏好具有异质性:一类特别偏爱地市级及以上医院,另一类就业选择时会综合考虑各类属性。医院类型、编制情况等对医学生基层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考虑偏好异质性,分类制定针对性卫生政策。
2022, 23(2):23-27.
摘要:对参加2021年福建省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技能考核的35名住院医师采用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试题难度评价上,非肿瘤专科医院住培医师对“病例分析”“定位注意事项”部分的难度评价高于肿瘤专科医院住培医师(P<0.05);在对考核试题与住培过程的符合度评价上,非肿瘤专科医院住培医师对“定位注意事项”“靶区勾画”“计划审核与放疗质控”“放疗期间及疗末日常医疗事务”部分试题与住培过程的符合度评价均低于肿瘤专科医院住培医师(P<0.05)。不同类型基地(肿瘤专科医院与非肿瘤专科医院)在放疗相关内容培训方面存在差异,需加强住培基地的准入与退出机制,构建并完善师资认证制度。
2022, 23(2):28-34.
摘要: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发病背景复杂、致死致残率高,一旦发生可直接影响DF患者结局和远期健康。在DF预防与控制过程中,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的链式结构,重视DF前期的风险信息识别,及时评估、诊断、预测疾病严重程度,通过精准化运动处方对DF风险进行管理,有助于及时给予糖尿病患者恰当的干预和治疗控制,实现糖尿病患者健康效益最大化,最终对改善其结局意义重大。
2022, 23(2):35-40.
摘要: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故事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是新时代国家叙事的应然话题。女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讲好女性抗疫故事,关系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抗疫实况能否被有效呈现、记忆和反思,并为社会所了解认可。当下,讲好女性抗疫故事更需要自觉以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为理论内涵,以“国家\|性别\|社会\|个人关系”为具体思路,形成性别视角下的叙事实践策略。
2022, 23(2):41-44.
摘要:医学生既是未来守护人们健康的卫士,也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医学生作为守护全民健康的后备军,其阅读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学习态度、方法和效率,而且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调查显示,医学生的阅读思想总体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一定的功利倾向,阅读呈现浅层化、碎片化的特点,在阅读方法上出现了缺乏审问、明辨等情况。今后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对医学生阅读思想的正确引导。
2022, 23(2):45-51.
摘要: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是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环节,基于2000年以来近20年的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分析,发现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形成本源性、现实性和可能性三类研究取向,表现为与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有关的性质作用、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等多维学术图景。文献计量分析法进一步表明,该领域具有发文数量日益增多、发文学术共同体分散和发文载体刊物相对单一等基本特点。展望未来,应在加强学科交叉、丰富研究内容、提升研究方法和建构学术共同体等方面继续努力。
2022, 23(2):52-54.
摘要:随着生物医药研究的发展,涉及人的科研项目不断增加,各高校相继成立伦理委员会。通过梳理高校医学伦理委员会现状,深入探讨医学伦理审查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项目申请审查衔接不畅、缺少跟踪审查、档案管理松散和伦理宣传教育不足等问题,提出高校应重视医学伦理委员会自身建设、加强伦理教育与培训、建立健全伦理档案保存规范与流程,同时还应联合校内相关部门健全伦理审查保障机制。
2022, 23(2):55-59.
摘要:采用文献查阅法收集某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6—2020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信息,对毕业论文质量及写作规范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部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统计学分析方法较简单,统计学方法误用。不同届别、实习单位及学历指导教师指导完成的毕业论文,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规范性有差异,博士学历导师指导的毕业论文规范性较高。学校应在完善毕业实习指导方案和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同时,继续严抓毕业论文质量。
2022, 23(2):60-64.
摘要:医学教育在高等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医学教育国际化,对提升医学教育水平及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国际化战略、组织与管理、教师、学生、课程和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多个维度对福建医科大学和中山医学大学的国际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探究闽台医学院校国际化的特点和优势,取长补短,旨在为大陆医学院校国际化改革提供借鉴,促进未来两岸医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共同进步。
2022, 23(2):65-68.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疫情防控是一个珍贵的教育资源库,也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因此,需要挖掘疫情防控中的思政元素,采用授课、讨论、作业、QQ群联系和推文专栏等多种方式,将抗疫大事件中的思政资源融入“病原生物学”专业课堂,就疫情下如何开展“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进行相关探索与实践,为培养人民需要的医学人才守好“病原生物学”课程的这段渠。
2022, 23(2):69-72.
摘要:红医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生动实践中孕育、形成并发展,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创建人民卫生事业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等思想体系。讲好红医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医学院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应有之义。医学院校应将红医精神融入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培养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引导医学生努力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
2022, 23(2):73-76.
摘要:新阶段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医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医学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顺利实现。当前,全面推进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医学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二是发掘医学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三是创新思政内容融入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四是实现思政教师与医学教师的深度融合。
2022, 23(2):77-7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