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
摘要:制度治理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制度治理,不同程度存在权力之治、碎片之治和形式之治问题,影响了治理效能,通过构建制度体系、塑造政治生态、强化制度执行和监督执纪等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水平,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4).
摘要:本文将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结合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现状,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三大方面全面深入的探析,以期推动与促进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
2021(4).
摘要:通过深入挖掘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全课程各章节的思政元素,从多角度探究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全面监督教学实施过程,构建了一套符合医学院校育德育才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该套教育模式适用于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建设。
孙谦 , 丁宏 , 汪和平 , 荣健 , 刘雨阳 , 戈艳红
2021(4).
摘要:基于安徽省级医保信息平台获取36个县域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基础信息,统计描述住院患者的住院流向、住院费用及医保补偿基金分布等。2016—2019年,县域外住院人次占比为28.38%~30.79%;住院总费用、医保补偿基金和住院次均费用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76%、11.34%和4.79%;县域外住院总费用、医保补偿基金占比最大且逐年增加;住院补偿比为53.78%~61.42%,县域外住院补偿比逐年增加。从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就诊流向来看,分级诊疗效果尚未显现,医保补偿基金流向县域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应通过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支撑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
2021(4).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水平的难得机遇。体系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预防医学专业是高职高专层次的一个新专业,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人才队梯队的要求,对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高职高专预防医学办学现状基础上,分析存在的学情复杂、培养模式不清、课程不系统等典型问题,结合新形势下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推动三教改革方面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021(4).
摘要:教育要素视野下,由于受教育者自身因素,教育者投入力度不够,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创建不足等原因,新时代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成效不足。医学院校应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院校实际情况,通过名师用力、基地给力、实践助力——“三力”合一,打造医德医风教育“引航工程”,建立完善新时代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新体系。
2021(4).
摘要:结合福建医科大学近年来与台湾地区高校交流与合作发展现状和方式,分析学校对台交流合作中存在的规模小、领域窄、易受政策和制度影响等问题,探讨未来采取扩大交流规模、开发闽台合作办学和科研项目、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等方法和措施开展对台交流的可能性,促进学校与台湾地区高校间的合作。
2021(4).
摘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医学是一门注重实践和实验的学科,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对于医学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现阶段医学高校在虚拟仿真资源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坚持互为补充、能实不虚的建设原则,构建全方位、多终端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的长效建设机制,创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共享模式,打造优势互补、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等方面给出了建议,为医学高校虚拟仿真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2021(4).
摘要:医学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是学校引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校园文化和提供医学科学资讯的主阵地。福建医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通过媒体融合整合资源,探索精准高效传播模式,构建医学文化推广方式,增强用户信赖度和依从性等举措加强建设。通过对其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性质和阅读量、传播指数WCI、推送位置对文章传播效果的影响等统计分析表明,医学院校微信公众号在创作内容和制作水平上与专业主流平台尚存差距,可基于“四全媒体”概念推动医学院校媒体融合,基于“情感共鸣”推进医学人文精神传播,基于新闻价值与信息性质布局文章编排,基于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医学院校微信公众号特色,以此深化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
2021(4).
摘要:文章阐述了侨批档案中蕴含的爱国、爱乡、爱家人等家国思想,探析高校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育人实践的价值和意义,提出高校可以通过厚植家国情怀、滋养文化内涵、传承华侨精神、凝聚侨心侨力等实践理路,发挥侨批档案在培育和滋养大学生爱国爱家的人文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神感召力。
2021(4).
摘要:摘要: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POA“师生合作评价”形式对大学英语辩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传统评价方式而言,POA“师生合作评价”运用于大学英语辩论课程能更加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思辨能力,学生对该评价方式接受度高,对课程评价良好。
2021(4).
摘要: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视域下,基于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为健全新时期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行发展策略研究与前瞻性对策思考。提出:创新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二元结构框架,构建新型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预防为主、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主的公共卫生内涵建设和适应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应该成为我国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要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2021(4).
摘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理应成为高校的思想自觉和政治担当。闽西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农村革命实际相结合,在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注重党性与群众性相统一以及注重贴近实际与贴近群众相统一的历史经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宝库,对新时代高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2021(4):1-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高屋建瓴,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青年的论述、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青年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润滋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2021(4):6-9.
摘要:基于健康城市的建设理念,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合肥市蜀山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居委会基层工作者分别进行访谈,了解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如何看待社区健康资源开发利用。结果显示,社区健康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在基层仍存在不足。基于此,从部门协作、政策协同、专业团队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推动健康城市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2021(4):10-13.
摘要: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视域下,基于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为健全新时期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行发展策略研究与前瞻性对策思考。提出创新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二元结构框架,构建新型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预防为主、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主的公共卫生内涵建设和适应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应该成为我国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要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2021(4):14-17.
摘要:基于安徽省级医保信息平台获取36个县域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基础信息,统计描述住院患者的住院流向、住院费用及医保补偿基金分布等。2016—2019年,县域外住院人次占比为28.38%~30.79%;住院总费用、医保补偿基金和住院次均费用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76%、11.34%和4.79%;县域外住院总费用、医保补偿基金占比最大且逐年增加;住院补偿比为53.78%~61.42%,县域外住院补偿比逐年增加。从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就诊流向来看,分级诊疗效果尚未显现,医保补偿基金流向县域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应通过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支撑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
2021(4):18-22.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促使我国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水平。体系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预防医学专业是高职高专层次的一个新专业,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人才队梯队的要求,对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高职高专预防医学办学现状基础上,分析存在的学情复杂、培养模式不清、课程不系统等典型问题,结合新形势下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推动三教改革方面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021(4):23-27.
摘要:教育要素视野下,由于受教育者自身因素、教育者投入力度不够、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创建不足等原因,新时代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成效不足。医学院校应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院校实际情况,通过名师用力、基地给力、实践助力——“三力”合一,打造医德医风教育“引航工程”,建立完善新时代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新体系
2021(4):28-32.
摘要:探讨福建医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建设中遵循媒体规律、搭建服务功能、引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校园文化的成效,分析其文章阅读量、传播指数WCI、推送位置和传播效果,结果表明,可基于新闻价值与信息性质准确传递思想内涵,以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为官微发展创新赋能,推进医学人文精神传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的官微模式。
2021(4):33-38.
摘要:侨批档案是“世界记忆遗产”,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通过剖析侨批档案蕴含的爱国、爱乡、爱家人等家国思想及其道德教化、人生指引和榜样示范等育人价值,提出厚植家国情怀、滋养民族文化内涵、传承华侨精神、凝聚侨心侨力等实践理路,发挥侨批档案在培育和滋养大学生爱国爱家的人文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神感召力。
2021(4):39-42.
摘要:制度治理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制度治理,不同程度存在权力之治、碎片之治和形式之治问题,影响了治理效能,通过构建制度体系、塑造政治生态、强化制度执行和监督执纪提升高校制度治理能力和水平,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4):43-47.
摘要:闽西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农村革命实际相结合,在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注重党性与群众性相统一以及注重贴近实际与贴近群众相统一的历史经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宝库,对新时代高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2021(4):48-53.
摘要: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结合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现状,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三大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探析,以期推动与促进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
2021(4):54-57.
摘要:通过分析现阶段医学高校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在建设原则、技术手段、资源共享、原创性、课程建设及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坚持互为补充、能实不虚的建设原则,构建全方位、多终端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的长效建设机制,创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共享模式,打造优势互补、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重点突出、多措并举的投入保障制度等方面给出建议,为医学高校虚拟仿真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2021(4):58-60.
摘要:结合福建医科大学近年来与台湾地区高校交流与合作发展现状和方式,分析学校对台交流合作中存在的规模小、领域窄、易受政策和制度影响等问题,探讨未来采取扩大交流规模、开发闽台合作办学和科研项目、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等方法和措施开展对台交流的可能性,促进学校与台湾地区高校间的合作。
2021(4):61-65.
摘要:以Kolb体验式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体验式视频案例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采用教学效果反馈表、学习体验日记以及课程成绩等方式,探讨体验式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伦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87.7%的学生对体验式视频案例教学法的学习效果总体满意,认为该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共情能力和更好地理解人文关怀的意义,学生的课程总成绩为(89.25±2.91)分。体验式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伦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人文素养。
2021(4):66-68.
摘要: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目前教学现状,提出增加案例与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比重、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思考,旨在培养能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2021(4):69-72.
摘要:通过深入挖掘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全课程各章节的思政元素,从多角度探究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全面监督教学实施过程,构建符合医学院校育德育才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该教育模式适用于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建设。
2021(4):73-78.
摘要: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 “师生合作评价”形式对大学英语辩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传统评价方式而言,POA“师生合作评价”运用于大学英语辩论课程能更加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思辨能力,学生对该评价方式接受度高,对课程评价良好。
2021(4):79-83.
摘要:评注式医学翻译教学以过程为取向,强调“授人以渔”。但目前常见的结合同伴评价等教学模式存在弱化教师角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文基于评注式医学翻译教学进行“师生合作评价”教学模式设计,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别探讨构建理念,以期加强教师在评注式医学翻译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实现医学翻译教学目标。
2021(4):84-89.
摘要:借助 CiteSpace软件对10年来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为主题的2046篇论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文献中对教学能力的研究主要关注5个方面,分别为:大学英语教师、大学英语教学(esp教学)、培养研究、教学模式以及学习策略。综合研究热点分析、典型性聚类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等结果可知: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落实国家教学标准,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持续构建良好生态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势必不断丰富,从而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各重要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2021(4):90-93.
摘要:基于“社会行动-结构”理论对体操发展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年代体操运动员的参与行为不同。以社会结构转型为基础,比较分析不同年代体操运动员的参与行为,以“社会行动-结构”为研究视角能解释体操运动员参与行为的转变,以此提出相关体育职能部门应制定符合社会转型的对策、体操运动员等应积极适应社会转型的建议。